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弘教授量子信息技术团队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弘教授量子信息技术团队实现基于钠原子定向光辐射的远程磁力仪远程磁力仪是一种能测量远处磁场的仪器,在远程地球物理研究或危险环境监测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目前常见的一种远程磁力仪方案是通过探测原子共振散射光来测量磁场。由于共振散射光传播方向随机,接收散射光的效率随探测距离增加而快速下降,因此这种磁力仪的磁测量灵敏度通常受限于探测光子数量不足的问题。以基...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帆教授团队论文入选亚洲
近日,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帆教授研究团队论文《All-optical Synthesis of 100Gbaud PDM 16-QAM Nonlinea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ignal》入选2021年亚洲通信与光子学会议(ACP 2021)PDP论文(Post-deadline paper,报道业界最新技术进展或纪录性成果)。ACP是国际上三大光通信会议之一,本届会议于2021年10月24日—27日在上海举行。 图1. 方先松同学在ACP 2021会...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兴军教授团队在集成微波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兴军教授团队在集成微波光子滤波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近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兴军教授课题组在集成微波光子滤波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基于硅基与铟磷材料平台混合集成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滤波性能最高、且滤波响应可快速切换的全集成微波光子滤波器。微波滤波器是用来分离不同微波频率信号的元件,...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兴军教授团队论文入选亚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兴军教授团队论文入选亚洲通信与光子学会议(ACP 2021)的Post-deadline paper 2021年10月24日—27日在上海举行的亚洲光通信与光电子学会议(ACP 2021)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兴军教授团队在集成微波光子瞬时测频研究中的最新成果,被接收为会议的Post-deadline paper (PDP)。ACP是国际上三大光通信会议之一,参会人数近千人。PDP论文选取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报道,本届会议共...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移动、华为、长飞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移动、华为、长飞在模分复用光纤传输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巨浩课题组联合中国移动、华为、长飞,共同实现了全球首个基于弱耦合少模光纤的骨干网高速实时传输原型系统验证,实现了总长度为300km的3模式×4波长×200Gb/s弱耦合模分复用传输实验,快速推动了面向未来的基于多维复用的超...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杜朝海研究员成为国际真空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杜朝海研究员成为国际真空电子学青年科学家奖首位华人得主2021年4月27—30日,由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电子器件分会主办、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承办的第22届国际真空电子学会议(International Vacuum Electronics Conference, IVEC 2021)在线上举行。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区域光纤通信网...
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兴军课题组在纳米尺度单颗粒检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兴军课题组在纳米尺度单颗粒检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日前,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兴军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肖云峰教授和龚旗煌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合作,在微纳光学传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光学暗场外差干涉仪和频率变换相结合的传感新方法,将实时信号采样噪声降低了两个数量级,并...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三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12月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术活动中心一楼学术厅顺利召开。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前沿创新研究院院长)孙丽珍,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苏跃增,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院长关新平,前沿创新研究院副...
彭超副教授课题组在《自然》发表拓扑保护下单向辐射导模共振态重要研究进
彭超副教授课题组在《自然》发表拓扑保护下单向辐射导模共振态重要研究进展单向辐射(unidirectional emission)作为实现大规模光子集成和光子芯片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光栅耦合器、高能效激光器及激光雷达光学天线等,目前大多通过分布式布拉格光栅反射镜、金属反射镜等镜面反射实现。然而,片上集成时,反射镜不仅体积大、结构复杂、加工难度高,还会引入额外的损耗和色散。针对这一集成光子器件研究中亟待解决的...
李廉林研究员课题组在智能电磁感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李廉林研究员课题组在智能电磁感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电磁感知作为智慧家庭与城市、安防检查、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共性问题,既是电子与信息领域的研究焦点,也是世界各国角逐的颠覆性技术。然而,体制和算法两方面的一系列挑战性难题(例如成本高、效率低、精度差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磁感知在第五代、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5G/6G)和人工智能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讲,包括合成孔径、相控阵、孔径编码等...